close

大家好 我是alek

 

今天將延續上一篇【電影學 學電影】《黑羊效應》X《厄夜變奏曲》(上)當天使成為黑羊,人們化身屠夫,人性如何抉擇?

繼續深入解讀《厄夜變奏曲》故事背後所想傳達的涵義及省思,

(因為文長因素將會再分為中、下篇進行解讀,

中篇講述個個角色在電影中的象徵意義,下篇則會說明整部電影所想傳遞的社會意涵)

36.jpg

拉斯·馮·提爾是著名的實驗型導演,

他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試圖打破電影與現實的界線,甚至道德的範疇,這使他的電影頗具個人特色甚至激進,

37.jpg

而他在《厄夜變奏曲》、《命運變奏曲》這兩部被稱為「美國三部曲」的作品中,

更大膽的將所有景物盡可能的精簡化成線條形式呈現,所有演員的動作都在一個空曠的空間中完成,

不僅打破了我們對電影一直以來的限制,更藉由這個看似普通卻後韻十足的故事,傳達出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人性的挑戰。

 

《妄想成神之人》

有看過前一篇黑羊效應的朋友應該有發現我在解說故事中,

故意跳過了最後葛瑞斯與父親的那段對話(建議可以先去看看電影),

 

故意省略當然不是忘記了,

一方面是因為這段對話與「黑羊效應」並無直接性的關聯,

再來就是這段對話蘊含了整部電影最重要的轉折與深意,

而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就必須從劇中各個角色的象徵和心理開始談起,

 

【湯姆:害怕改變的詩人】

『菁英主義、定型心態』

 

湯姆無疑是整部電影中最關鍵的人物,故事的發展幾乎都是由他來推動,

從接納葛瑞絲進入狗鎮,到最後下定決心趕走她,

這之間的心境轉換都顯示出了湯姆自我且矛盾的人格特質。

38.jpg

因為湯姆的自大導致了狗鎮與自己的滅亡,

儘管鳩由自取,他卻也是整部電影最可悲也最貼近現實的角色。

 

湯姆表面上裝作對一切瞭若指掌、充滿自信,事實上他卻是整個狗鎮中最缺乏自信的人,

明知道比爾贏不過自己仍舊每天找他下棋;硬要插手管理鎮民的開會事宜;充當葛瑞絲的顧問提供她建議,

這些行為都可看出湯姆內心的空虛及矛盾,

40.jpg

湯姆極度害怕自己的失敗,之所以自稱詩人卻從不動筆的原因,

就在於他無法承受拚盡全力卻仍失敗的打擊,

與其做有可能失敗導致自己價值降低的事,那不如連開始都不要,

也因此他只做對自己有利和有把握的事情,

39.jpg

對他來說真正的成功是不需要任何「努力」的,

只要你有天賦、有能力,就代表著不需要任何努力也可以成功,

因此他看不起狗鎮中為生活辛苦的鎮民,在他眼中這些努力求生的人們就是無能的失敗者。

 

湯姆除了崇尚菁英主義外,

更可見到我在【幕迷書摘】 自我成長系列#1《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改變,從認識心態開始!

一文中提到過的「定型心態」改變令他畏懼,要改變就必須付出努力,

而既然要努力,是不是就代表,其實他也是那個自己所瞧不起、沒有天賦的人?

41.jpg

而葛瑞絲的出現就像是個他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一方面驗證自己對道德價值的假設,

另一方面則是以高貴的她來考驗自己是否符合精英份子的條件,

 

一開始湯姆只因自己的目的利用著葛瑞絲,但隨著日夜的相處,

湯姆漸漸地被她身上的氣質與善良所吸引,愛上了這位美麗的過客,

雖然表面上依舊保持著事不關己的態度,

42.jpg

但在見到葛瑞絲受到鎮民百般欺辱與鎮民們的醜態後,湯姆最終放下了自己選擇了愛情,

但就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湯姆的愛情並不像理論所說的只有相愛這麼簡單,

這個過程中同時也包含了「付出」「需求」

 

對湯姆來說自己可說是放棄了所擁有的一切,

甚至是生命就只為了跟葛瑞絲在一起,

並認為光是這樣就足以證明自己對她的愛,

 

所以一直以來只考慮到自己的湯姆理所當然地認為,

既然我都做到這個份上了,對方自然也該要給我些什麼才算公平,

於是他像葛瑞絲索要滿足自己慾望之物,她的肉體。

43.jpg

對完美主義的葛瑞絲而言,真正的愛等於精神上的相愛,

與肉體毫不相關,於是她拒絕了湯姆,

44.jpg

但對湯姆來說不僅是拒絕而已,看著這個幾乎被鎮裡所有男人糟蹋過的女人,

口口聲聲說著愛自己卻連這點要求都不願滿足,

更諷刺的是,這不就代表著自己輸給了那些索看不起的鎮民?

 

這一刻,湯姆心中的高牆崩塌,

他放下一直以來的好人形象,反倒責怪起葛瑞絲的無情。

25.jpg

先不說誰對誰錯,問題在於這樣的愛情從一開始就存在著不對等,

兩人就算再如何妥協最終也難以達成平衡,

更何況葛瑞絲與湯姆兩人在想法與觀念上就有著巨大的差異,

 

湯姆這般的舉動無疑表露出了自己過去一切行為都只是偽裝,

葛瑞絲的一句「也許你想跟別人一樣逼我就範,所以你才會這麼生氣」

則完全說出了湯姆不願承認的心聲。

45.jpg

但讓湯姆真正感到懊惱並不只是反被看穿的羞辱感,

也包括了自認高尚的自己不過也與普通人無異的真相,

這不僅代表了湯姆永遠沒辦法配得上葛瑞絲這樣上流社會的人,

同時也象徵著自己必須面對真相的現實。

46.jpg

這樣的結局對湯姆而言等同於被宣判了死刑,

絕望的他選擇再次逃避,因而親手釀成了自己的死亡。

 

【狗鎮居民:自以為是的好人】

『何以稱人、道德之貴』

 

人類社會之所以維持安定,「秩序」「道德」絕對是關鍵因素,

但當這些後天的教育和制定的規範,遭遇到了足以摧毀群體的威脅時,

人類會選擇堅持道德價值,抑或遵從天性?

 

狗鎮的居民正是遭遇到了這樣兩難的處境,

對生活在這個偏僻小鎮的居民來說,狗鎮與外面的社會可說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與其說他們遵循著社會的規範,不如說他們是依循著鎮裡特有的秩序。

葛瑞絲的到來就彷彿在清水中滴入了一滴墨汁,

一開始還不見影響,擴散後卻一發不可收拾。

16.jpg

湯姆看似正確的說詞,似乎喚起了所有人心中關愛與開闊的胸襟,

實際上卻是用至高的道德價值來強迫所有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彷彿不接受這樣的觀點就等於是缺乏同理心的壞人。

 

誰會想被當成一個壞人來看待?

出於面子的壓力,鎮民自然也沒辦法拒絕接納葛瑞絲這個要求,

兩個禮拜的緩衝表面上是給鎮民一個選擇的機會,

說實話也只不過是湯姆為了安撫鎮民的緩兵之計,結果基本上早已決定。

47.jpg

難道鎮民就不該接納葛瑞絲嗎?

並不是如此,但真正的接納他人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主動決定,

而非半勸誘式的催眠自己接受,

 

儘管表面看似和平,但每個人心中都很清楚這不過是無可奈何下的結果,

所以當這個決定導致一個會傷害自己或群體的影響出現時 (警察出現),

人們自然會將錯誤歸咎於葛瑞絲這個外來者身上。

23.jpg

這樣的心裡就會造成「從眾效應」

當犧牲葛瑞絲一個外人可以帶來更大的利益時,那又有何不可?

就如同上述的自我催眠一樣,但與先前不同的是這次的動機更加「合理」了,

畢竟我們都冒著風險包庇她了,跟她多要求點也是應該的吧!

 

於是所謂的道德便被拋諸腦後,一切心中的不平衡都在此刻化為行動,

就算後半段人們發現是自己誤會了葛瑞絲,

那又如何,傷害都已經造成了哪還有臉求對方原諒,再加上又沒有人會站在葛瑞絲那方,

於是罪惡感也在自我解釋下稀釋的蕩然無存,

只剩下最原始的慾望與對自我群體的保護。

49.jpg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了在【2018奧斯卡系列】#2《水底情深》愛如水,無形卻始終存在 一文中所提及的概念,

在數千萬年前人類不過也像其他動物一樣照著本能過活,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意識到了自身的弱小,

若想要成長茁壯就不能只是靠著自己的力量,而是需要共同合作抵禦野獸和照顧彼此,

 

於是人們定義出了道德觀、創造出了社會秩序,

因此我們願意妥協,放下自身互相合作,幫助有需要的人度過難關,

人類才得以發展到今日繁榮的盛況,

 

或許道德價值的力量不比肉體上的力量實際和有即時的效果,

但若我們拋棄了道德,只以自身利益為上,

這樣的人類又與野獸有何區別?

50.jpg

【葛瑞絲:人性之原罪】

『完美主義下的傲慢』

 

人們以神的角度建立了道德標準,

但大部分的我們卻終生難以企及這個所想達到的境界,

大多數人都在本能與神性這兩個極端值中求生,

一方面追求完美的同時卻也必須面對天生的缺陷,

掙扎著生存、思考著如何取得平衡。

 

因為有了標準,人們得以不斷向理想的形象前進,

但同時卻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自我懷疑扭曲了認知與價值觀,

不論是湯姆還是鎮民都是如此,

56.jpg

但提到本片的另一位主角葛瑞絲時,卻感受不到像他人一樣的自我掙扎,

甚至在後半段時讓人感覺她就是個可憐的受害者、一個被世俗踐踏的完美象徵,

不過這一切卻在最後葛瑞絲與父親對話中被推翻,

將壟罩在這原本善惡分明的故事上的薄紗掀開,

讓我們見到了人性中最深沉的原罪!

 

 

在湯姆打通電話後,黑幫趕到了狗鎮,

但出乎意料的是,葛瑞絲的身分並不是眾黑幫追捕的逃犯,

而是黑幫老大的千金女兒,而葛瑞絲之所以逃家是因為看不慣父親殺戮的作風,

她認為父親這種執掌他人生死的行為無疑就是一種傲慢。

51.jpg

但他的父親卻認為葛瑞絲的想法才是真正的傲慢,

因為出生於黑幫家庭,葛瑞絲贖罪般的認定自己的使命就是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有著良好教育和道德觀的她,

告訴自己應該要對其他人乃至其他生命懷抱憐憫之心。

 

但這樣的心態卻不是因為自身的體悟或經驗產生的結論,

而是順從客觀道德觀犯的結果,

若說湯姆是個擅長偽裝自我的利己者,

那麼葛瑞絲就是被道德所束縛而不自知的理想主義者。

 

從湯姆初見葛瑞絲我們就可以見到她以極高的道德觀來要求自己,

甚至因為自己偷拿了狗的骨頭就認為自己不配有吃麵包的權力,

52.jpg

但當她面對鎮民對她的無理要求甚至是侵犯時,

卻選擇一昧的寬恕與縱容他們,

並自圓其說的認為鎮民會這麼做都是自己的問題或是環境所逼,

並不是他們刻意要做出這些傷害自己的行為。

53.jpg

當然對自我的高度要求和有慈悲心並不是壞事,

但葛瑞絲的問題就在於她並沒有將他人與自己公平看待,

而是在潛意識中將認為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無法達到自己的道德水準,

因而對他人產生「同情」,而非對等的「關心」

54.jpg

這樣的行為就彷彿是高位者對低位者的施捨,

葛瑞絲並沒有真的了解鎮民的處境或是湯姆的心情,

而是以自己的觀點解釋了所有人的行為,

並自以為正確的“包容”一切錯誤。

55.jpg

這樣的想法也導致了彼此間的不平衡,

雖然表面上葛瑞絲看起來是位受害者,

但事實上她這樣的同情才是讓鎮民與湯姆變本加厲的主因。

 

在父親的引導下,葛瑞絲最終察覺到了問題所在,

她無法再為這些曾經傷害過她的人找藉口,

因為要是她和他們一樣,她絕對無法原諒自己的那些行為,

因此她做出了決定,一個對世界最好的決定,

藉由殺戮來換取和平!

58.jpg

有趣的是,不論是一開始自認為對鎮民好的憐憫,

還是到最後自認對世界好的屠村,

葛瑞絲都沒有改變過自己,或許她有思考過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但她卻始終沒有真正接納他人的建議,

而是以另一個自認為“正確”的行為來彌補自己的過錯,

 

因為偷了骨頭就懲罰自己不能吃麵包;

因為想逃跑就甘願受鎮民欺辱;

因為一昧的憐憫看似錯誤就改以殺戮來解決問題,

63.jpg

犯錯了就應該處罰,這些方法表面上看似有效且實際,

卻都沒有達到處罰真正的目的,那就是

「讓對方認知到錯誤並自我改進」

 

若一個孩子因為沒洗手就受到責罰,而沒有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可能永遠都只會認為自己是因為沒洗手而受罰,

而不知道這麼做其實是要教導他正確的衛生習慣。

59.jpg

或許你會認為可以達到目的就好(讓他乖乖洗手),過程怎樣並不重要,

 

那我再舉個另一個實驗的例子,

科學家將一群猴子放入一個鐵籠中並在中間吊上一根香蕉,

只要有猴子想去拿這根香蕉,科學家就用水柱沖打他們,

漸漸的猴子們都形成了不可以去拿香蕉的共識,

60.jpg

接著科學家放出一半舊的猴子,然後加入了一半新的猴子,

新的猴子看到香蕉很興奮的想去拿,結果你猜怎麼樣?

先前的舊猴子們紛紛衝上前去攻擊這群新猴子,

雖然被打的不明所以,但新猴子們也學到了這裡的規則,不可以去拿香蕉!

 

但新猴子是知道拿香蕉會被水柱攻擊,所以不去拿嗎?

不是,他們只知道去拿香蕉會被其他猴子攻擊,而不知道會有水柱這回事,

 

漸漸的科學家不斷的放出舊猴子,加入新猴子,

但即使原本曾被水柱攻擊過的舊猴子們都已不在籠子內,

卻也沒有猴子敢再去碰中間那根香蕉了。

61.jpg

這聽起來或許只是個有趣的心理實驗,

但若我們將視野放大到人類社會,便會發現我們也與這些猴子差不了多少,

對於過去所制定的規範或是習俗只是一昧的盲從,

而從沒有從根本的探討為何要這麼做與這麼做是否正確,

 

葛瑞絲受到了道德的教育而認為人應該就要慈悲為懷,

她卻從來沒有思考過慈悲為懷的原因與條件,

葛瑞絲在最後受到父親的影響認為犯錯的人就應該受罰,

她卻也沒了解懲罰的意義並不是表面上的責罰,而一個讓對方悔改的過程。

62.jpg

先不論葛瑞絲是否有權力奪走他人的生命,

但她一廂情願的曲解眾人的想法後,

最後又以自己的理由奪走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所有機會,

這才是人性中最大的傲慢!

 

arrow
arrow

    alekghost 臥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