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alek
每天為工作繁忙、被種種壓力搞得喘不過氣、只為了追求心中理想生活的你,
腦中是否曾閃過這麼一個疑問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2018至2019年的各大電影盛事又伴隨著一年的奧斯卡獎落幕,
但對許多電影人來說,這個後半年卻令人高興不起來,
現實題材改編、舊電影重啟、真人化題材幾乎佔據了所有電影院的播放清單,
其中當然不乏有些精采的作品,但這樣的風氣也不禁讓人感嘆,
現今的電影產業,似乎已經快失去創造新故事的能力。
但就在感嘆之時,一部原創的動畫劇集卻再次令我重拾希望,
讓我如嗑了藥般的直接一口氣飆完了所有集數,看完之後還欲罷不能、久久不能自己,
這部劇集就是Netflix於今年3/15首播的《愛x死x機器人》 。
這部動畫原創劇集由曾經執導過《火線追緝令》、《鬥陣俱樂部》等多部知名電影的大衛‧芬奇和執導過《惡棍英雄:死侍》的提姆·米勒共同製作。
不僅每集都由不同國家的動畫團隊操刀,在畫風上也十分多元,幾乎現今所有動畫類型皆可在這部劇集中見到。
故事的類型更是廣泛,不僅融入了文化和科幻的元素、對現實的反諷、超真實的幻想、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爽快到不行的動作場景,以及各種發人深省的寓意。
如果你喜歡像《黑鏡》、《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科幻題材單元劇,
那麼這部劇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而今天alek想跟大家聊聊得是在這18集之中令我最有感觸、也是最能代表整部劇集的一集,
《茲瑪藍》
(以下部分純屬個人觀感,輕微暴雷,請還先去看完影片後再繼續閱讀)
茲瑪藍,這個由藝術家茲瑪定義、不屬於天空或大海的精準色調,
在他推出了一系列作品後造成了全世界的轟動,
彷彿對應他永無止境的追求,茲瑪一次次的跨越世人的想像,
甚至超越了世俗與藝術間的隔閡,正當人們期待著他又將帶來什麼驚人突破時,
他卻突然公布自己將推出道別作,並特別邀請一位記者,為他紀錄那不為人知的過去…
「有時候連我都很難理解自己變成了誰,也更難記得曾經的自己」
出生、成長直至死亡,生命終將走向盡頭,
但無論你是誰、來自哪裡、經歷過什麼,人類都無可避免的踏上追求真理的道路,
如同人們無止境的慾望,我們從不曾停下腳步,就算所謂的真理已變成了功名利慾的代名詞,
人們依舊義無反顧地渴望著那完美的境界,追求著,可能連為什麼要追求都早已遺忘的目標。
茲瑪藍,這個被世人景仰、推從、甚至膜拜的至高形象,
最終卻只不過是廠商型錄上一個標準色塊,
諷刺的不僅是人們的無知、盲從,更多的是對真實的扭曲以及對真相的不感興趣。
是的,或許你會說,
那不過就只是個顏色,重點還是那些藝術背後所想傳達的價值,
但這樣的價值,也就是對真理的理解,竟只是被大眾當成了是「犧牲」,
而忽略了背後那最純粹的「初衷」。
曾幾何時,我們對自我的認識,
也變的只能依靠他人的言論、評價以及觀感來加以定義,
看著鏡中的自己,除了名字、職稱等頭銜外,彷彿就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也像這部劇集在大眾媒體的普遍評論,「血腥、暴力、色情」,
但若仔細探討每集的內容,便會發現這些不過都只是畫面的表現手法,
其實跟故事本身的內容一點關係也沒有。
甚至可以這麼說,大衛‧芬奇和提姆·米勒是故意呈現這些畫面,
考驗觀眾在各種感官的強烈刺激之後,
是否看到了隱藏在故事背後的哲理,又或者只是當成了配爆米花的無腦娛樂。
當然,你可以說以上的言論都只是過度解讀,
畢竟看劇不就是看爽的嗎? (但是你知道自己在爽什麼嗎?)
所以讓我們再度回到茲瑪藍的故事,屏除一切可能看似諷刺的細節,
人們所追求的所謂的真理,說白了就是對自我定義的認知,
藉由人生旅途上的探索,認識、接納、放下,才會發現,原來…
真理就是回到最初的簡單
但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呢?
今天的影劇分享就到此告一個段落囉!
歡迎各位朋友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你最喜歡《愛 X 死 X機器人》中的哪一集,還有喜歡的原因,
如果有希望我做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想對我說的話,
也都很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喔!
另外如果對其他的電影評論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到我首頁旁的分類逛逛,
之後也會繼續推薦和更新影視的相關介紹,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你們的鼓勵就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我是alekghost 我們下次再見
留言列表